- 課程項目:
- 淺山生活
- 學分數:
-
1
※每學分18小時
- 授課講師:
- 陳柳足,茅明旭,卓玉支邑,張秀慈,李清正,李蕙琪,游永福
- 招生人數:
- 22
- 講師簡介:
- 張秀慈(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副教授)
卓玉支邑 (月桃工作室負責人)
茅明旭(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常務理事)
陳柳足(左鎮公舘社區前總幹事)
李清正(木柵教會長老)
李蕙琪(集穡室主理人)
游永福(甲仙文史工作者)
- 上課時間:
-
週(五) 09:00-16:00
(第一次上課日期:2022-09-16)
- 課程地點:
-
左鎮區
- 費用:
-
學分費用:
保證金:1000
- 教材費用:
- 105
- 課程簡介:
- 十九世紀遠從蘇格蘭來台的兩位西方人,醫生與攝影家,從台南左鎮山區到高雄內門,透過行醫、傳教與探險的行程,帶來異國文化的經驗,也替當時平埔族的生活樣貌留下紀錄點滴。
馬雅各醫師,是十九世紀基督教首位來台宣教師;也是開台西醫第一位將西方醫療帶入台灣城市與鄉村聚落的醫師;穿梭於山區聚落行醫和傳教,建立了木柵、柑仔林、崗仔林、拔馬四間以西拉雅部落為主的教會,當時的木柵禮拜堂更成為全台第一大教會。
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,1871年在馬雅各的帶領之下,進入山區的拔馬、岡仔林、木柵、柑仔林、瓠仔寮、甲仙埔、荖濃、六龜與枋寮等地,透過湯姆生的濕版攝影及文字,紀錄了150年前台灣山區自然環境及多元族群之美。湯姆生的作品留下台灣現存最早的原住民影像紀錄,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。
本課程透過走訪兩位的行走路徑,想像並認識西拉雅族先民的日常生活樣貌與歷史故事。
- 授課方式:
- 講授教學、互動討論、戶外參訪
- 修課條件:
-
※修課年齡層為: 18 歲以上
戶外課程須交通自理。
- 教學目標:
- 1.認識十九世紀西方人士來台的重要人物事蹟與背景。
2.透過走讀與空間的移動,理解馬雅各醫生從左鎮到內門山區的路徑軌跡與事蹟。
3.藉由欣賞約翰湯姆生的攝影作品,認識十九世紀西拉雅族居民的生活樣貌與文化特色。
4.經由體會馬雅各與湯姆生當年移動的路線,理解山區先民的日常生活圈。
-
與社大理念、
發展之連結性:
- 打破在教室固定空間的學習模式,以走讀的方式進行深度探訪,增加學習者認識地方、環境、文化與人物歷史的機會,培養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感,反思自身對生長的這片土地的連結。
- 學習評量方式:
- 對於課程參與的積極程度。
- 參考書籍:
- 1.尋找湯姆生: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(作者:游永福)。
2.話說馬雅各醫師 -「台南歷史名人Podcast系列」(作者:張秀慈)。
課程主題&內容
- 第 1 次課程
-
第 1 次
2022-09-16
(五)09:00-16:00
左鎮教會
-
話說馬雅各醫師&月桃編織與平埔文化
-
09:00-12:00【話說馬雅各醫師】/ 張秀慈
12:00-13:00【午餐】/ 自理
13:00-16:00【月桃編織與平埔文化】/卓玉支邑
-
卓玉支邑,張秀慈
- 第 2 次課程
-
第 2 次
2022-09-30
(五)09:00-16:00
-
左鎮文史與生態&岡林文史與生態
-
09:00-12:00【左鎮文史與生態】
左鎮化石園區桂花巷(西拉雅文化及太祖祭祀廟宇) /復興宮 (西拉雅遷徙路徑) / 茅明旭
12:00-13:00【午餐】
13:00-16:00【岡林文史與生態】
岡林教會、李家古厝、岡林國小葛鬱金故事館 / 陳柳足
-
茅明旭,陳柳足
- 第 3 次課程
-
第 3 次
2022-10-14
(五)09:00-16:00
-
馬雅各&湯姆生的在地詮釋與線性文化遺產
-
09:00-10:30【馬雅各與木柵教會歷史】@內門木柵教會 / 李清正
10:50-12:00【木柵西拉雅族群文化遷徙路徑】@快樂農場 / 李蕙琪
12:00-13:00【午餐】
13:00-16:00【話說湯姆生線性文化遺產】@內門木柵教會 / 游永福
-
李清正,李蕙琪,游永福
- 第 4 次課程
-
第 4 次
2022-10-21
(五)09:00-12:00
-
湯姆生相片的在地詮釋與藍晒圖DIY
-
09:00-12:00【湯姆生相片的在地詮釋與藍晒圖DIY】/ 李蕙琪
-
李蕙琪
教材費用明細
- 第 1 筆教材費
-
品名:保險費
-
單價:35
-
數量:3
-
小計:105
-
說明: